坚持以煤炭资源开发为龙头,以提高资源回收率和与煤伴生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为目标,以产业链延伸发展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主要发展模式,合理布局相关产业。
秦皇岛至广州航线5-6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上涨1.6元/吨至40.9元/吨。价格上涨的品种由前一报告周期的5个增加到了13个
住宅社区的智能化、网络化已成为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其中作为子系统的智能电表与气表远抄又被提到了较为突出的地位,并率先得到了发展。当然随着我国对智能电表和收集器/集中器需求的提升,对其功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采用微控制器的智能电表将成为发展的主流。智能电网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智能电表,这使得传统电表无法与智能电表相抗衡。预计未来几年智能电表的强劲增长态势还将延续,而我国智能电表出口量也将持续上升。这主要与全球智能电网发展潮流相关,对智能电表的市场需求大幅提升,为我国智能电表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在国家电网公司顺利完成重组之后,我国国内对智能电表的招标采购活动也在复苏,这使得国内智能电表市场有了进一步的回升。目前我国智能电表在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出口表现最为突出,今年南美也将成为出口新的增长地区。在山西稳增长计划文件中,全力增加投资仍然是重中之重。
其中,据浙江方面相关人士估计,浙江大约有500亿民营资本深陷其中,损失严重。在山西煤炭资源重组受舆论抨击最激烈的2009年、2010年,中央决策层及高层人士不断为其合理性背书。但是,反对整合的人则认为,煤炭资源国进民退所隐藏的风险还没有进入集中爆发期。山西省政府早已感受到煤炭形势萧条带来的压力。
用某种硬指标搞一刀切,有悖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并损伤企业家精神,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经济实力、城乡居民收入、就业、公共福利以及教育、医疗保障等指标均处于全国落后省区行列。
李劲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讲,山西是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出手机会。在财税、金融、投资以及土地管理等要素配置机制方面,山西或将被赋予诸多关键性的自主改革试验权。钢铁、煤炭行业超过60%的市场在省外,焦炭市场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截至2012年6月底,山西全省库存煤近2000万吨,同比增长约14%,价格也持续下跌。
山西省国税局的新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西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入库税收收入408.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7%。值得一提的是,历届主政山西的官员,都在承受着煤矿事故带来的强大政治压力,如果不搞煤炭资源的适度垄断、不搞大规模的关闭小煤窑运动,政绩风险恐怕会被步步推高。李劲民认为,山西需要在多个领域推进改革,以扭转周期性双向价值流失的路径偏差。眼下,煤炭大省山西又陷资源魔咒,煤炭运输不旺、港口积压严重,价格急速下跌。
基于上半年的增长压力,以及不容乐观的经济前景,山西版稳增长计划先于全国其他省市出台。山西境内90%以上地表水受到严重污染,接近54%的河流断面处于劣五类水质。
要建设保税物流港以及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比如,2012年上半年,山西工业生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但是,同期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4个百分点,价格倒挂1.3个百分点。
按照正在酝酿中的综改试验区方案设想,山西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产业,是山西特色的煤层气与煤化工,以及国家层面的七大战略型新型产业。产生了广泛的示范效应,不少省市来考察学习山西样本。山西省发改委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士在接受财新《中国改革》记者采访时,明确反对用国进民退来评价山西的煤炭资源重组。从目前的迹象看,这种风险也开始爆发。有观察人士指出,山西今天的困难,与那场运动不无关系,煤炭资源整合形成并放大了市场风险,卖煤难正是这种风险的集中表现。林永生说,如果经济下行,市场需求放缓,煤炭价格下跌,减产保价是任何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正常反应,但是,重组后的大型国有煤企带有很多政治与社会责任,与市场经济体制中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相悖。
数据显示,2009年以前,山西煤矿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煤矿重特大事故13起左右。从记者获得的资料看,山西在短期项目选择上,强调的是承接产业转移和延伸煤炭产业链,以及做强当地非煤传统产业,试图在更大程度上摆脱对外部能源需求的绝对依赖。
长期粗放发展的煤炭产业,成为山西经济和结构调整很难解开的一个死结。据不完全统计,在2004之前的10年间,山西地质灾害(不包括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近500人。
初步的感受是,山西各界对其经济风险与结构痼疾的反思开始升温。目前,学界的共识是,大规模的国有化路径会削弱市场竞争的基础,使中国市场化改革偏离正常轨道。
因此,包括山西省内学者在内的多数观察者认为,2012年上半年的山西煤炭资源产能过剩,病根不在省内,而是外部整体经济周期导致的需求不足。林永生对财新《中国改革》记者说,国进民退后的山西煤炭巨头像只大象,行动越来越笨拙,企业行为的目标函数中包含太多非市场因素,难以真正有效抵御市场风险。比如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等,观察者称此想法难有实效。靠行政权力进行资源配置、推进国企垄断,长期看,会带来效率低下和供应短缺,煤炭资源价格势必畸形上涨,全社会都要承担很高成本。
按照他的解释,山西双向价值流失是指,当全国经济形势出现衰退迹象,山西资源价格首当其冲,利润空间收窄,但是,同期购进材料价格相对上涨,形成价格倒挂。尽管市场形势堪忧,然而在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里,煤炭产业也还在竭尽全力支撑山西财政与税收。
高污染地区的呼吸道发病率近85%,尘肺病患者人数居全国前列。由于山西经济的滞后效应,随后形势更不容乐观。
对于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的成果,山西省主要领导的最新要求是巩固和扩大。山西准备用30年时间完成转型,其目标是由资源依赖型经济全面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
试点地区和项目会得到资金、用地方面的支持。而今,转型呼声渐高,国家层面的支持也已经开始,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被寄予厚望按照正在酝酿中的综改试验区方案设想,山西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产业,是山西特色的煤层气与煤化工,以及国家层面的七大战略型新型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文魁认为。
根据山西省官方的解释,由于国内国际经济不景气,主要耗煤行业产品产量增速普遍下降,重点电厂日耗煤量保持低位,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在特别强调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上,2012年的目标任务涉及投资金额超过6800亿元。
社会煤炭库存维持高位,水电发电量大幅增加,这些因素加大了山西煤炭市场下行压力。山西省内决策咨询人士认为,山西的发展不足问题,其重要根源是投资不够、项目不够,总投资规模偏低,在中部地区亦处于落后地位。
要建设保税物流港以及全国性煤炭交易中心。因此,更需要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